截至2025年7月18日,中欧班列网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全国中欧(亚)班列开行16659列,同比增长7.3%,去年同期为15520列。其中:
01 城市排名
西安 :2463列,稳居榜首。
郑州 :1458列,位列第二。
重庆 :1239列,排名第三。
成都 :1230列,位居第四。
在城市排名中,西安以2463列累计列数稳居榜首,郑州、重庆和成都跟随其后,构成了第一梯队。昆明和玉溪分别以959列和950列的成绩跻身前十,展现出西南地区城市的崛起。义乌以774的列数位列第七,乌鲁木齐、石家庄和武汉也成功进入前十。
一二梯队的城市在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上的竞争,反映出各地对于扩大中欧班列开行规模上的需求。
展开剩余73%02 方向分布
中欧方向:9310列(同比下降3.3%),其中去程4456列(下降16.5%),回程4854列(上升13.1%)。
中亚方向:7349列(同比增长24.7%),其中去程4276列(上升28.5%),回程3073列(上升19.8%)。
业内人士认为,上半年中亚方向班列开行列数高速增长,与全国货物列车运行图调整密不可分,今年4月9日18时开始,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安排中亚班列图定线路44条,较一季度增加4条。
03 区域数据
陕西:3055列,居全国首位
河南:1522列,排名第二
四川:1256列,排名第三
重庆:1239列,排名第四
浙江:1178列,排名第五
(*纳入统计的28个省级行政区)
04 六大口岸排名
上半年,我国6大口岸站累计开行中欧班列9310列,同比增长-3.3%,其中去程开行4456列,同比增长-16.5%,回程开行4854列,同比增长13.1%。
阿拉山口口岸:3066列,排名第一
满洲里口岸:2193列,排名第二
二连浩特口岸:2127列,排名第三
制造业强市引领前行,特色产业助力西南城市突围
城市排名的背后,是产业禀赋与物流需求的深度耦合。第一梯队城市凭借制造业根基形成稳定货源,西南城市则依托特色产业实现弯道超车。
西安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,高端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汽车制造业等产业发达。作为世界上繁忙的国际货运通道之一,中欧班列(西安)常态化开行18条国际干线,“+西欧”集结线路26条,覆盖亚欧大陆全境,基本形成面向中亚、南亚、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。
作为中部制造业枢纽,郑州的电子产品、大型工程设备、汽车及零配件等出口需求旺盛,依托中欧班列加强了上下游产业招引集聚,推动了跨境电商、冷链加工、汽车贸易、粮食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。同时,密集的回程班列将俄罗斯、中亚等地的化肥、绿豆、亚麻籽等大宗商品源源不断运往国内。
重庆与成都则依托万亿级制造业集群形成互补。重庆以汽车、摩托车产业为支柱,是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。长安汽车、力帆摩托等企业的出口需求,有力推动中欧班列(重庆)的常态化运营。成都海关发布数据显示,今年前5月,成都中欧班列发运货值211.7亿元,同比增长21.6%。从成都发往欧洲的主要商品是汽车及其零部件、氯化钾、菜籽油等;进口商品主要为液晶电视及其零部件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。
昆明和玉溪能跻身前十,则得益于滇中地区独特的产业定位与区位优势。昆明依托云南高原特色农业,鲜花、蔬菜等生鲜产品通过中欧班列冷链专列出口,玉溪通过拓展蔬菜、水果等农产品出口,实现货源多元化。
(内容&来源:大河网、中欧班列网)
发布于:广东省2023十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