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在书桌前敲下这些字的时候,窗外的天已经黑透了。手里攥着刚打印好的专业目录,反复划掉那些标注 “仅限本专业报考” 的院校,突然就有点鼻酸 ——32 岁决定跨专业考研,到底是勇敢还是冲动?
前几天和朋友聊天,她说 “你这把年纪还折腾,万一院校歧视跨专业,专业课又跟不上,不是白费功夫吗?” 这话像根刺扎在我心里,其实我比谁都清楚风险:脱离校园十几年,本科学的行政类专业早忘得差不多,现在想跨考教育学专硕,一是真心喜欢教育行业,二是想给未来多留条路。可最头疼的就是 “跨专业” 这道坎,怕复试时老师看不上非科班背景,怕招生简章里没明说却暗设门槛,更怕辛苦准备大半年,最后栽在 “出身” 上。
这段时间疯狂翻论坛、找学长学姐打听,也总结了一点不算经验的 “小方向”,但心里还是没底,想求各位好心人帮我看看、补充补充,也给和我一样的大龄跨考人指条路:
1. 先避开 “明牌歧视” 的雷区
一开始我傻愣愣地盯着 985/211 看,后来才发现有些院校的招生简章里藏着 “潜规则”:比如明确写 “要求本科专业为 XX 类”“需提交相关专业实习证明”,这种直接 pass 就好,别浪费时间。还有些院校虽然没明说,但翻往年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会发现,跨专业考生几乎没有,这种也建议慎选(可以去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查 3-5 年的数据,或者找直系学姐问)。
展开剩余61%2. 这些类型的院校 / 专业,对跨专业更友好?
① 双非院校 / 地方重点大学:不是说 985/211 不好,而是很多双非院校更看重考生的 “报考诚意” 和 “学习潜力”,只要你专业课扎实、复试时能说清跨考原因,机会会大很多。比如我目前在看的一些省属师范院校,教育学专硕每年都有不少跨专业考生上岸,学长说复试时老师很少追问本科专业,更关注你对教育领域的理解。
② “冷门” 专业或交叉学科:比如社会工作、农村发展、图书情报、心理健康教育这些专业,本身对本科背景要求不高,甚至更喜欢有不同专业经历的考生(比如我本科行政,跨考心理健康教育时,老师还问过我之前的工作经历对做教育有什么帮助)。
③ 招生简章里明确写 “接受跨专业报考” 的院校:有些院校会在专业目录里直接标注 “欢迎跨专业考生”,或者在复试细则里说明 “不歧视本科专业”,这种就是 “宝藏院校”!比如某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硕,去年招生简章里特意提了 “跨专业考生无需额外加试”,我已经把它列进备选名单了。
3. 大龄跨考人,还需要注意什么?
除了院校歧视,我还担心 “年龄问题”—— 毕竟 32 岁了,上岸后还要读 2-3 年,毕业时快 35 岁,怕影响就业。但问了几个大龄上岸的学姐,她们说 “只要你真的想做这个行业,年龄不是问题”,比如教育学毕业可以去民办学校、教育机构、事业单位,很多岗位更看重经验和能力。当然,如果你也有类似顾虑,选专业时可以优先考虑 “应用型强” 的方向,比如学前教育、职业技术教育,就业对口性更强。
最后,想求大家帮个忙:
如果你知道哪些院校 / 专业明确不歧视跨专业考生,尤其是教育学、社会工作、心理健康教育这类专业,或者你也是大龄跨考上岸的,能不能在评论区分享点经验?哪怕是一句 “加油”,对我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。
有时候晚上学到崩溃,会忍不住想 “要不要放弃”,但一想到如果现在不拼一把,以后可能永远会后悔,就又能拿起书。大龄跨考这条路很难,但我相信总有不辜负努力的地方。谢谢大家看到这里,也祝所有和我一样的跨考人,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 “不歧视院校”,成功上岸!✨
发布于:陕西省2023十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